O2O的标签逻辑:群是同频,场要同趣
2015-12-13 18:51 来源:http://www.ceo315.org/ 阅读: 次
线上互动形成的社会关系,与线下形成的社会关系,最大的不同是是纯粹。网上两个人碰到一起,你所拥有的信息,大多是互动创造出来的,或者说,人们并不十分在意你是谁,人们在意的是你说什么,做什么?
这种“互动大数据”所创造出的社交,与现实社会中的社交有着根本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很多现实中的官员或土豪在网上很痛苦,因为他们突然发现,在现实中的那些社会符号的魔力消失了,一个开着奔驰车就可以让大家行注目礼的土豪,在网上却可能是无人搭理。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基本的社会学理论:“社会标签”(labeling theory),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的代表人物霍华德·贝克尔指出,掌握话语权的群体会对那些无权者做出“定义”,将一些负面的身份特征强加给后者,并通过社会传播让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标签,把社会赞赏与尊重,给予那些所谓的权力者与成功者。
社会标签最大的问题是会造成“社会板结化”,也就是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老子英雄儿子好汉,老子狗熊儿子混蛋”,当社会的底层或中间阶层,都接受了所谓主流与权力控制者创造的社会标签,以社会标签来看待他们自己的行为,这时社会底层者的思维与处境就“板结“了,目前社会对官二代,富二代的反感,就是因为这种二代结构如果不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结果是社会结构的僵化。
应当说,这个板结的过程,既是统治阶层故意的“教化过程”,也是社会的底层放弃独立思考与抗争,把外在的社会标签内化为自我概念,在这种自我概念的指导下行动。这样的结果是,本来是外在的体制结构所制造的天花板效应,这种天花板效应阻碍了奋斗者的向上流动,影响社会财富的在社会个人阶层的转化,但由于奋斗者自己接受了天花板,整个社会的僵化就“闭合”了。
这就是“场”的力量,当场决定群的时候,社会就板结了,只要一见面,就会首先看按社会标签看对方,并由这些标签要素决定后面社会交往。
而当群来决定场的时候,社会就流动与自由了。因为线上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与熟悉,是单向性的,人们不会再按社会标签判断人,而会根据兴趣爱好与价值观来选择交往。
也就是说,以群为初级群体的社会互动过程,创造了同频的交往体系,不同频的就被自然“T掉”了。同频的互动会创造出共同的文化,这就是群的部落化。所谓部落化,就象两个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发现他们行为,动作,越来越像,动作、默契越来越相像。
而以群为中心的场聚合,则创造出了另一种新的社会标签,同频的人群在一起会做什么?他们会创造出新的领导方式,新的行为方式,新的价值观体系,新的处罚机制。
一句话,线下的场是在改变一个人,而线上的群是在选择一个人。世界杯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跨空间的同频自组织。在每天晚上十二点,半夜的三四点钟,我们都会发现,在整个中国,半夜都会有无数人爬起来看世界杯。然后一起讨论、发微博、发微信,因为这样的同趣,全球都出现了一次巨大的震动。在我们南、北半球都在震动。
大家由于共同的兴趣,创造出了同频的震动。当这么多人在一个频率震动的时候,就会形成巨大的群效应。每天人们都在做无数的事情,但因为大家的兴趣各不相同就抵消了。频率不相同,即使有那么多车在开,人在走,桥也不会塌。因为他们相互之间的频率被打乱了。
阅读过本文的访客还阅读过: 杨少杰:平台型企业多层次股权激励系统设计
管理者对发展逻辑要有深度的认识
O2O:线上创造群,线下创造场
震坤行:转型的逻辑
相关热词搜索:
O2O的标签逻辑:群是同频,场要同趣 相关课程
- 上一篇:O2O:线上创造群,线下创造场
- 下一篇:内部CEO的表现比外部CEO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