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之“道”
2015-10-12 19:41 来源:http://www.ceo315.org/ 阅读: 次
然而,“法”和“术”两个层面的探究还不能让人满意,表面系统逻辑之后的“道”,才是企业一步步走向各要素的优势、让优势之间增加联动、最终形成持续优势的动力之源。
商业模式是嵌入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其价值创造、收益获取、内部能力资源和外部合作生态的标准,必须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甚至应该代表社会先进的价值标准,即那种公众心底的良知所呼唤的价值标准。也即是说,商业模式应该是一种和谐生态,不仅仅是为股东创造利润,还包括为客户、员工、合作伙伴乃到整个社会提供的价值。
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价值标准之争。企业在社会生态中向其他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消费者、政府等)索取和付出,好的标准是资源节约、分配公道、多方获益,自然可以永续经营;而坏的标准是资源耗竭、唯我独尊、欺压弱者,自然会被群起而诛之。
外化为声誉 当声誉存在时,利益相关者就会相信自己的投入将获得合理回报。由此,合作双方都可以预期远期回报,进入一种相互信任、全力投入的良性循环,最大程度减少了交易成本,而不会因为斤斤计较即期收益,陷入相互猜忌,减少自身投入的囚徒困境。
在这个问题上,斯坦福大学的著名学者Kreps发表过极具影响的雄文—《企业文化与经济学理论》,将企业描述为一个“声誉集”,通过简单而优雅的逻辑推演论证了声誉作为一种文化的重要性,其机理正好佐证了上述观点。
Kreps描述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寓言:雇主和雇员可以商量一个劳动力投入的价格,例如,加工一个产品支付100元。若雇员每月生产20个,工资就应该是2000元。但如果此时市场上同类工种的工资是1000元,雇主就可能后悔而降低原来协议好的支付标准,比如降低到加工一个产品支付75元。此时雇员的工资降低到了1500元,却没有能力反对,雇主却因此丧失了声誉,员工因此会减少生产,将月收入维持在一个让雇主不后悔的水平,仅仅生产15个产品。如此一来,雇员和雇主双输,陷入“囚徒困境”。由此Kreps得出结论,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声誉集”,声誉正是企业文化的本质。
雇员和雇主的关系,也可以推演到企业间的合作,这正是我们探讨的商业模式。从这个角度上说,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声誉黏合和支撑的、有着合作文化内涵的企业共同体。本质上,商业模式不是要打垮对手,而是要共赢互利,这就是商业模式之“道”,对当前的中国社会更有莫大的意义。
窥探利益相关者需求、拉开盈利空间 具备声誉的企业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生态,确保商业模式能够带来持续的盈利。但好的商业模式不仅是稳定持续的,更是能够拉开盈利空间、带来巨大惊喜的。体验经济和个性化消费时代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用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诉求只是传统玩法,将自己的闲置资源卖给利益相关者、纳入利益相关者的闲置资源、形成复杂的“交叉支付”才是高级玩法。甚至,有的资源是可重复使用和转手的,于是又多了更多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更需要窥探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当企业家将合作者看作是赚钱的对象时,想到的自然不会是如何去“满足对方”,而是如何“满足自己”。他们此时提供的产品或机会,仅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揣度对方的需求,自然不会被接受。有的企业家更开始走捷径,信奉“你的损失即我的所得”的逻辑。此时,一些追逐短期利益的行为便出现了,毒奶粉、瘦肉精、破轮胎、地沟油????“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开始上演。
当企业家用“平等精神”将合作者看作是自己的伙伴时,甚至与合作者“恋爱”时,才能走入合作者的心里,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这种先给予后索取,形成了一种“正和博弈”。平等的精神需要“善良的心”,而“善良的心”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阅读过本文的访客还阅读过: 商业模式丨轻奢时尚品牌 Everlane的成功之
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都具备哪些要素?遵循
商业模式设计初步:发现利益圈
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知识漏斗
商业模式与传统管理学的区别?
商业模式丨爱彼迎:一次房租危机催生出的30
商业模式丨健身中心如何赚不来消费的会员的
杨少杰:新组织构建过程中管理模式与商业模
商业模式创新“源代码”
商业模式丨阳光印网:凭一个想法产生的商业
相关热词搜索:
商业模式之“道” 相关课程
清大实战型财务总监(CFO)班
金融证券与资本运营董事长研修班
新华商EMBA总裁高级研修班
清友会人力资源总监(CHO)创新实战高级研修班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战型培训班
卓越经理人实务课程
- 上一篇:商业模式之“法”
- 下一篇:传统互联网商业模式逐渐走向的三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