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反潮流”的趋势
2016-01-07 15:11 来源:http://www.ceo315.org/ 阅读: 次在大势之下总有些反趋势的、更强调情感和人性因素的做法。
CBR:对于企业而言,往往要顺势而为。而且企业的作为也反过来作用于趋势,引起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在自动化大潮下,也会有反自动化的趋势驱动小众市场。你判断,哪些领域里会有基于“反自动化”的机会?
卡尔:我想一定会有企业独辟蹊径,对抗自动化大潮提供人工而非机械化的产品、直接销售给顾客而不是在线销售,也有可能将自己的品牌塑造成“人的公司”而非“自动化或机器人公司”。市场上也会对这样的体验有需求,其实已经有很多人对互联网感到不堪其扰,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解脱,可能会做得很好。比如在美国有新兴的生态农场,精耕细作、不使用现代机械和自动化,创造了巨大市场。很多人会按月付款,去农场采摘新鲜果蔬、接触牲畜,觉得这样更有意义。再就是一些与消费服务相关的行业,比如餐厅,顾客喜欢看到食物真实地被烹饪,也有些不错的餐厅已经这么做。包括在金融服务领域,会有顾客愿意有专业人士真正和自己坐下来一起沟通、共同查看资产拟定方案,而不是总对着电脑。其实在各个领域里,都会有顾客不断反思、愿意看到人切实的努力和才能的展现。当然这并不会阻挡自动化加剧的大势,只是在大势之下总有些反趋势的、更强调情感和人性因素的做法。若能抓住合适的点适度创新,也能发现机会。
CBR:我曾听到一个理论,当下有种“超现实主义(Hyper-realism)”的社会浪潮,人们越来越不重视“真实的”和“自己拥有的”这类因素,这种倾向从深层影响了人的行为方式并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基于租赁的分享经济。我想它也从深层推动了自动化的程度。你同意吗?
卡尔:是的,科技确实会使得我们难以和任何对象包括人或物形成紧密的联系,因为这种紧密联接需要凝神,而技术往往使人抽离,包括你说的例子,人们会倾向于租赁而不是自己拥有。总体上,人和整个世界的关系都在变得越来越肤浅,人会不断在各种体验中频繁跳动。艺术家创作出好作品需要全神贯注,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这是双向的,如果打破了这种状态,大概就失去了人类体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CBR:正如同欣赏一幅印象派画作,得其神髓的方式是站在真迹前面细细体会。有很多精彩的光电艺术展,可以实现全然不同的展示效果,但已经偏离了画作的某些本质。只是不知习惯了数字化审美的新一代能否真正去欣赏原作那种风味,可能他们会觉得那只是老掉牙、沉闷的玩意儿?
卡尔:这就是技术入侵已经达到了审美领域。我看过一篇文章,哈佛一位历史学教授要求新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博物馆,在一幅画作或雕像面前静立三小时,什么都不要做。可以想象十八*九岁的孩子大概会被逼疯。不过教授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生,有些事情必须花费时间,急不得,越是倾注心力在上面,它也会变得越发有趣。因为通过电脑屏幕看到的作品往往是被简化的,很多丰富的细节会被略去或无法表现出来,这会影响人的整体感知。然而现在多数人都越来越不耐烦,不只是年轻人如此。
阅读过本文的访客还阅读过: 2016年新生代最期待的六大趋势(转)
多品牌经营战略:成为户外用品行业关键词
相关热词搜索:
捕捉“反潮流”的趋势 相关课程
- 上一篇:自动化不该入侵哪些领域
- 下一篇:海外扩张:建立稳定的供应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