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不该入侵哪些领域
2016-01-07 15:09 来源:http://www.ceo315.org/ 阅读: 次
计算机具有分析能力,但它不具备创造性,也不会思考如何用更为宽广宏大的方式去做更大的事情。
CBR:你提到计算机对医疗、金融和法务这类行业的入侵,令我想起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教授警示金钱在非经济领域的入侵,感觉内在原理都是共通的。那么在你看来,还有哪些领域应该是保护起来的?
卡尔:我同意,虽然不是很清楚他整个的论证。我想还有个人生活领域,包括一些需要亲密关系的社会生活,人们也会过度寻求效率、速度、生产力和标准化。怎样去判断生活品质和友谊质量?人和人之间最有意义的关系,信任、礼貌和付出,不能通过市场上的交易或程式化的数据交换,可能慢一些更好;但在技术统治论者看来,这些都意味着低效率和添麻烦。如果你带着智能手机出门,个人生活可能也无比依赖这台机器,我相信这会改变我们对话的方式、与他人的关系,乃至感受真实世界的能力。你说的商业逻辑在侵入生活的各个领域,确实如此。
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已经开始被自动化入侵了。比如医生做诊断、律师做庭审辩护方案、分析师测算风险……他们往往第一眼先看计算机说什么。商业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市场决策是由电脑做出的,怎样分配广告预算、如何接近顾客等等。当然数据分析是完全必要的,互联网也是强有力的工具,但牵涉市场和人事决策时,应该适度抵御把过多工作交给电脑的诱惑,因为交出去越多,得出结果的差异性越小,因为大家可能在用同样的系统和软件,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程式化,随着依赖的加深,人们会失去对市场、对人的洞察。
计算机具有分析能力,但它不具备创造性,也不会思考如何用更为宽广宏大的方式去做更大的事情,这些应该是人类自身来做的,也是不同企业存在差异的根本。
CBR:更进一步,有没有哪些特定行业的特质使之可能自动生成一层保护?比如设计,会对独特创意的要求更高而会拒绝同质化?
卡尔:从本质上说是的,但软件在设计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建筑师已经不大会手绘草稿,输入目标和一系列参数后,就会生成计划,许多细节也已经被电脑框定,比如线条、图形都是格式化的,设计逐渐会一成不变,缺少细腻的情感色彩。但抵*制这种做法的公司可能比全盘采用的表现更好,典型的例子如苹果。乔布斯不会让电脑基于一些数据分析得出的方案取代他和设计团队所作的决定,而是自己找出尽可能创新的方案。还有一个例子是丰田最近开始在一些汽车生产线上用工人替换回机器人,因为他们意识到机器人快速高效但没有创造性,而让经验丰富的技师在场,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改善流程、提高质量,让更具经验和洞察力的人来影响机器并改变编程。丰田也是想借此重获一些手工生产的传统,因为完全依靠机器人会使他们对于正在做的事情越来越生疏,进而损害质量。这个例子表明,即便是在工业生产领域,人类的感触、洞察和才能仍很重要,也是在长期奋斗获得专业才能的过程中才具备的,如果只是追求效率而让机器人全盘替代人,这些都会沦丧。意识到这一点的企业即便短期内似乎损失了一些效率,但从长期来看往往更会成功。
CBR:高端品牌更为强调“高科技(High tech)”以外“高感触(High touch)”的部分,但目前看来,这块最后阵地似乎都在往数字化方向倾斜,许多品牌在获取顾客洞察的过程中也在越来越多地用数字化手段代替传统的人际沟通。你怎么看?
卡尔:确实很多高端品牌在跟顾客沟通时也越来越多地依靠电脑、智能手机和大数据,原因并不难理解,与顾客的互动交给电脑越多,效率越高且能搜集更多数据,但这样存在将品牌与真实顾客隔离的危险,你会去审视一堆堆数据而非直接观察有血有肉的人,而数据往往趋于雷同,无法展示人真正细微的想法,这些只有在现场真正深入交谈、近距离沟通才能得到。当下,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已经非常依赖电脑手机,即便顾客在现场,也可能会不断看手机。这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即便是朋友间谈话都很难不被技术干扰了。
阅读过本文的访客还阅读过: 让消费者“释放鸭力”? 品牌不该这么玩
相关热词搜索:
自动化不该入侵哪些领域 相关课程
- 上一篇:2016年新生代最期待的六大趋势(转)
- 下一篇:捕捉“反潮流”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