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杰:角色管理对企业转型有多重要?
2018-07-18 10:17 来源:http://www.ceo315.org/ 阅读: 次
在我写的关于新组织变革文章中,反复提到“三引擎模型”是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的必由之路,有些读者对“三引擎”之一的“二元管理基础”还比较陌生,导致很多新观念、新工具没有充分理解。
其实管理基础就是管理系统构建的依据,是管理思想、制度、措施的立足点,没有管理基础,企业运行秩序无法建立,价值创造活动无法进行。传统企业管理系统建立在职位管理基础之上,没有职位管理,传统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将瘫痪,同样,而未来新组织管理系统则建立在能力管理基础上,支撑新组织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角色(能力)管理基础有多重要?所有的变革措施都离不开能力管理,矩阵型结构、项目管理要想顺利运行,都必须以角色管理为依托,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角色管理体系,但是却是基于职位的能力管理,因此依然带有明显的传统管理模式特点,不仅没有顺利迈向转型之路,反而起到了阻碍作用。
理解角色管理的重要性,需要先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开始谈起。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形)、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其中,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也是传统企业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而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称之为新组织。从精英价值形态迈向客户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的分水岭,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中国企业转型恰恰处于这个阶段。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不同的企业形态有不同的管理基础,伴随着企业形态进化,管理基础也经历了四个阶段,股东价值形态是以“工作”为基础,强调人与工作难易程度匹配,精英价值形态是以“职位”为基础,强调人与职位要求匹配(即人岗匹配),客户价值形态是以“角色”为基础,强调人的行为表现与工作内容匹配;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以“人格”为基础,强调人格与工作内容匹配。传统管理模式就是以职位管理为基础,而新组织则是以角色(能力)管理为基础,很多优秀企业已经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管理基础演化规律
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过程中,必然要引入角色(能力)管理基础,形成二元管理基础的局面,然后角色管理彻底取代职位管理,进入新组织阶段。
从职位管理到角色管理
管理基础的变化,对管理体系的影响至关重要。
职位管理基础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2.0),社会化大分工导致工作细分及专业化水平提高,职能分工成为企业构建与运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出现了固定的“职位”。“职位”体现了“工作”的稳定性,这就是所谓的“因事设岗”。责、权、利配置在“职位”上,强调人符合职位要求,这就是所谓的“人岗匹配”。传统企业即以“职位”为管理基础,人的价值主要通过职位体现。没有职位管理基础,企业就会成为散兵游勇,职位管理让企业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以职位管理为基础
“职位”管理基础虽然有力的推动了传统企业发展,使传统企业迅速壮大,但进入新商业时代以来,却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让运行系统显得越来越僵化,传统企业变得“船大难调头”“大而不强”,“金字塔”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新商业时代市场变化加快,“职位”已无法承载频繁变动的工作内容,“职位”逐渐解体,“工作”得到解放,这时“工作”与“人”开始直接结合,这就是“角色”,“角色”体现了“人”与“工作”的统一性,天然的具有动态管理特征。即将到来的新组织就是以“角色”为基础,责、权、利配置在人的综合能力基础上,强调人的行为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以能力管理为基础
角色管理大大提升了企业管理的灵活性,符合新商业的市场发展规律,转型企业如果不引入角色管理基础的话,根本无法弥补职位管理基础的缺陷,因此我在传统企业转型“三引擎模型”中,提出转型企业管理系统必然要建立在二元管理基础之上,其中角色管理就是二元管理基础的一元。
角色管理的重要性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直到今天很多人还没有理解为何西方社会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角色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上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麦克里兰博士受美国国务院委托,协助甄选能符合国家战略及目标要求的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成绩优异程度与实际工作表现没有直接相关性,能够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的是一种被称为“能力素质”的东西,随后提出了能力素质冰山模型。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最早用于人才选拔,通过对“人”的能力素质分析,甄选适合组织需要的人才,因为能力素质决定“人”是否能够获得组织预期的结果。这就形成一个潜在逻辑: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就会产出什么样的劳动成果,冰山模型其实在为我们揭示了“人”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能力素质强调人的行为表现与工作要求的一致性,这就是角色。提高能力素质就会不断的接近最终的目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角色管理目标就是为了让人们尽快的取得成功,尽早实现自我价值,用最少的时间成本获取人生中最大的成效,这就是能力素质的核心思想,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无论在企业还是在社会,构建角色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个人尽快的取得成功,还有比这更具有激励性的措施吗?这是激励机制的最高境界,职位管理基础只能做到让少数精英群体获得成功,而角色管理却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一个组织的优劣从管理基础特征上立分高下。
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能力管理体系,但不是“三引擎模型”中的角色管理,而是一种基于职位的能力管理,所以被称为岗位胜任力,让能力管理成为了职位管理的附庸,把角色管理的价值弱化到了最低,根本没有理解角色管理的核心思想,这种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于企业转型而言不仅毫无价值,反而还制约了企业变革,让人们产生了错觉。
角色管理之所以没有得到重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职位管理根深蒂固,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短时间内很难纠正这种管理习惯,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持续深入,职位管理体系受到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意识到转型需要一次彻底的颠覆,这时角色管理就会从“幕后”逐渐走向“前台”,开始扮演“主角”,成为“三引擎模型”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阅读过本文的访客还阅读过: 企业管理者如何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作为企业中层管理者如何与上级沟通?
企业家该如何提高危机管理意识?
品牌关系管理:消费者资产的三个要素
总经理必备管理能力:会议管理
总经理必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
总经理必备管理能力:权力的运用
管理者诚实的残忍-解雇他人
管理者要亮剑 烂苹果绝不姑息
管理者如何驯服浑身长刺的员工
相关热词搜索:
杨少杰:角色管理对企业转型有多重要? 相关课程
- 上一篇:中小企业逆境不败的七个关键
- 下一篇:民营企业如何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