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章索引:
按学费查找简章:2万元以下课程 | 2-3万元课程 | 3-5万元课程 | 5-7万元课程 | 7-9万元课程 | 9万元以上课程
按类型查找简章:企业总裁培训班 | 工商管理总裁班 | 地产总裁班 | 金融总裁班 | 国学总裁班 | 女性总裁班 | 营销培训班 | 人力培训班 | 财务培训班 | 职业经理人 | 互联网培训班 | 短期培训班 | 艺术品收藏班
按人群查找简章:中层管理人员(总监) - 副总经理 - 总经理 - 董事长 - 个人修养提升 - 互联网专题 - 党建培训班
主页 > 总裁学院 > 管理宝典 > 产品经理:需求做与不做,一念之间

产品经理:需求做与不做,一念之间

2017-10-30 16:48  来源:http://www.ceo315.org/  阅读:

作为产品经理,每日面临汹涌澎湃、扑面而来的需求,做的最频繁的决定就是Yes, or No,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严肃问题。咋办?
 
答:以用户或客户场景驱动为核心,即可做出正确决定。
 
-----跟没说一样,因为大部分人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
 
 
 
 
惯例:从误区说起
 
在很多企业里,产品的大量需求不是来自客户或用户的真实需求,而是来自于:
 
1. 领导指示
 
很多企业的产品,尤其是To B的产品里,经常有“某总”的一句话需求。在某次汇报上,“某总”提出,应该做xxx,于是这句话就被录进了产品的Backlog里。而且有这样的不成文惯例:领导的职位越高,他的需求的优先级就越高。更极致的,有的企业的看板上增加了一个加急通道,命名为:领导先走(鉴于保密,不方便贴图,遗憾!)
 
2. 年度战略规划
 
很多企业每年有年度战略规划,由于规划要给高层领导汇报,因此要做得高大上。很多贴近用户的功能没法拿得出手,不吸引高层的眼球,也无法争取到资源来投入这个产品。于是,战略规划里的产品是艘航空母舰,而实际你只需要一个小快艇。既然规划了就得落地一些功能,因此就这样,一些不贴近用户的航空母舰式的设备安装到了一个小快艇上。
 
3.  行业竞争
 
有的企业,用“行业领袖”、“业界第一”这样的目标牵引所有的产品,导致产品经理的注意力转移到先进性上,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这里要区分的是:先进性与满足甚至超越用户期望不是一回事。比如,你的产品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够先进,但是核心的基础功能不能黏住用户,也是白搭。
 
以上三点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做产品以领导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
 
 4. 对市场上竞品的模仿
 
很多产品经理,看到竞品有什么,自己就急忙做进去,这是最大的忌讳。你的产品要体现的是你的核心价值主张,而不是体现别人的核心价值主张。大量地模仿竞品,说明自己不自信,不知道做什么更好,或者人家的某个功能设计太好了,你无法超越,只能抄袭。
 
5. 产品经理自己的假设
 
产品经理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判断某个需求应该做,这样无可厚非,但是,需要当心的是,你认为某个需求该做的依据是什么?是有相关的用户场景经历?还是自己单方面地以为?很多时候是产品经理单方面“以为”,但是他是那样地确信,连自己都难以区分那是个需要验证的假设,还是已经验证的认知。历史文章产品经理,不要浪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产品洞见介绍了不验证假设的后果。
 
 
当然,并不是说以上渠道来的需求一律不该做,而是说:不管从什么渠道来的需求,要带到用户或客户的场景中分析是否成立。决定不做比做更困难,也更重要。
 
我们以用户为中心,听取用户的反馈,但一定不是用户所有的需求都做。什么都做的产品,就是个大杂烩的四不像,从而会失去竞争力,失去用户。按照笔者的经验,用户提的需求,70%都是不需要做的,但是我们还是要聆听那100%的反馈,否则无法筛选出来那些该做的30%的需求;如果是To B的客户已经购买的产品,情况有些不同,即使我们不做也要给出变通的解决方案,或者引导客户使用现有的解决方案。不论如何处理,哪怕采取外交手段,既不能让客户沮丧,也不能随便就妥协接纳,除非我们做的客户高度定制化的产品。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产品,面对一个需求,我们要仔细分析:用户或客户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需求在什么场景下发生,是不是刚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以下三个问题即可:
 
 
 
1、还原:用户提的是个需求呢,还是个解决方案?
 
通常,用户以为自己提的是个需求,其实是他脑子里设计的解决方案。
 
案例
曾经一个用户跟我提出:
“我希望你们产品里提供邮件通知功能,每天早上8点钟提醒我有哪些事务代办”。
这是个典型的解决方案。用户的真实需求是:
“我希望有个方法提醒我有哪些要做的事情,以便于我安排当天的工作。”
至于是邮件通知,还是其他方式,是早上提醒,还是晚上提醒,几点合适,这些都属于解决方案的范畴,需要深度挖掘用户的场景才能设计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就做了个邮件通知,每天早上定时发送邮件,最终很可能成为垃圾邮件。
 
 
因此,千万不要把用户的所谓“需求”直接录到Backlog里,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需求还原的处理工作。
 
2、场景化:用户提的需求,具体在什么场景下产生?
 
场景包括:
Who: 哪些角色参与
 
When: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Why: 要解决什么问题
 
How Often: 以什么频次发生
 
How: 怎么发生
 
通过对场景的刨根问底,你可以甄别出伪需求。
 
案例
笔者曾经做过电子看板工具的产品经理,有用户跟我的团队强烈提出:
“我希望将团队看板的几个不同视图切换,每天动态轮播。”
团队觉得这个注意很好,就放到了Backlog里。我了解后,与用户做了如下访谈:
我:听说您想要看板不同视图的动态轮播功能,请问您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用户: 现在的看板需要手工切换不同的视图,不能自动播放。我们希望自动播放,不用我手工操作。
我:那么您是希望在什么情况下看自动轮播?
用户答:每次走过去的时候,看一眼。
我:您每天大概什么时候走过去看?
用户想了想,答:好像主要是站会的时候。平时偶尔会走过去看。
我:你们站会的时候,主要看哪些东西?
用户:主要看用户故事的状态;然后看每个人名下的任务状况;最后,看看Backlog里还有哪些重要的需求没有启动。一共三个视图。
我:这三个视图,现在切换的时候,手工有什么不方便的吗?
用户想了想:其实也没有,一键就切换了。
我:那么自动轮播在哪些地方帮助到你们呢?
用户想了良久:嗯…好像就是平时有轮播,我路过的时候看一眼感觉不错。
 
 
由以上对话可以看出,用户提出的需求属于“如果有这个需求感觉很好”,但实质他使用这个需求的场景频次很低,也不是刚需。这是个典型的伪需求,而用户强烈提需求的时候自己却没有发觉。
 
3、思考“更”:需求如果做了,与用户现有的解决方案比有什么优势?
 
   一个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事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用户远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痛,因为他已经在用一些工具或者方法解决他现有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求其实是一个“更”字:更快、更便宜、更方便等。比如:微信比短信的及时通讯方式更便捷,由于微信的解决方案对短信有极大的超越,导致微信颠覆了短信。
 
如果你将需求做进了产品,却对用户的现有解决方案没有“更”的超越,这个需求就白做了。而且,不是一个稍微“更”,而是极大的“更”。没有极大的超越,就不要着急做。
 
案例
笔者曾经做过一款企业协同电子工具产品,发布给客户用了一段时间后,笔者深入客户调研,发现一些客户雇佣专门统计度量数据的QA人员, 负责从各种工具里导出数据到Excel中,生成非常丰富的度量数据。我迸发出一个idea:如果把一些核心、通用的度量数据做到我的产品里,这个QA人员就可以解放了。客户听了我的提议,非常高兴。于是我赶紧让团队做。
过一个迭代后上线了,我兴奋地跟这几个客户通知上线消息,客户点赞,还要求我们给团队做培训,讲解在哪里看这些度量数据。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根据产品的运营数据,客户从没有访问过度量页面。我回访用户了解原因,客户说,大家已经习惯了QA发度量数据报告,那个报告很全面,而且QA发到邮箱里,我们只需要看邮件就可以,不用登录你们的工具看数据。
我汗颜,为啥跟当初访谈你们的时候说的不一样呢?!结果这个需求白做了,因为没有超越QA的手工报告。我替用户着想给他们节省一个QA人力,但是人家其实不差一个员工的成本。
 
说在最后,产品要功能要丰富起来很容易,对需求多说Yes即可,但是产品跟人一样,要胖起来很容易,要瘦下来很难(亲身经历!)。因为已经有用户在用,当你想去掉一些肉,就会有用户不开心。因此,决策的时候要小心,宁可不做,也不要多做!

阅读过本文的访客还阅读过: 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有哪些?
总经理要灵活规避法律风险
总经理必备管理能力:会议管理
总经理必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
总经理必备管理能力:权力的运用
谁来负责初任经理的转型?常见问题解析!
初任经理要疏通梯队战术才能顺利转型
企业领导要凭借过硬的质量降低成本
如何设计企业后备人才管理体系,才能满足企
中国企业一直强调“以客户为导向”,然而从

相关热词搜索:

产品经理:需求做与不做,一念之间 相关课程

RSS地图  |  网站地图  |  报名流程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以上课程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本站只为以上课程提供页面制作及网络展示平台,而非商业行为!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12 中国企业总裁培训班官方报名中心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8885419号.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西主楼 Tel:86-10-5710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