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度】胡鞍钢:赤忱为国为民 耻辱育人育才 /编号:RF8726B
2015-01-03 12:29 来源:http://www.ceo315.org/ 阅读: 次胡鞍钢立足中国国情创办并主编《国情呈文》,10余年来出刊1000余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百余次,成为中心及有关部分决策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受到中央领导人及有关部委、省委主要负责人的高度器重。他多次参加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道主持的研究活动,近百次为国家部委、处所省级单位引导干部授课,并作为咨询专家先后参加了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等重至公共政策的决策咨询工作,为国家、北京市和其他省市区经济社会领域的决策供给了重要参考,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因为对中国政治群体及其发生机制的独创性研究,2013年胡鞍钢被《人民论坛》评为“2013年度十大思想人物”。
胡鞍钢治学严谨,坚持“高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标准。他始终坚持要学生应该上好“两所大学”:一所是学术大学,一所是社会大学。他认为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有两个起源,即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始终重视学生“以学为主”,带领学生了解研究学术最前沿问题,同时也积极推进学生“到社会中去”,为学生积极创造环境与条件参加社会实践,上好“社会大学”。他教导学生“学中干,干中学”,将个人的学术研究与国家的国情问题相结合,在“学术大学”和“社会大学”中接收锤炼。
编纂:蕾蕾
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国情,就不可能制订成熟准确的国策。同天然科学的“硬知识”、“硬科学”比拟,国情研究是“软知识”、“软科学”,但在胡鞍钢看来这偏偏是“精神原枪弹”,和“物资原子弹”等同重要,而且不能从他国入口,只能由中国学者发现制作。胡鞍钢首创和从事的国情研究(即当代中国研究)是一个全新的、创新性的领域。他思想灵敏,对中国问题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并没有将研究的方向局限在从前的学科框架内,而是综合各个学科方式,从而引领中国问题研究方向。最为宝贵的是,胡鞍钢不仅始终坚持着思想上的革故鼎新,而且率领团队,激发学界对于中国国情研究的一直创新。
胡鞍钢曾在《中国:走向21世纪》(1991年)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作为共和国继往开来的一代,我个人的运气始终与民族的昌盛和没落、国家的光亮与黑暗牢牢地连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繁华,祖国的富强,既是我人生之路之目的,亦是我学术研究之宗旨。”寥寥数语,道出了胡鞍钢矢志求索的动因,胡鞍钢和他的弟子们还在路上,正在为现代中国的未来征途寻找最美的图景。
胡老师还开办了“小班制”的教养模式,有不同类型的研究班、课题班、写作班。每个月会按期举行“小班”范围的学术沙龙,曾先后邀请了何祚庥、王绍光、韩毓海、武力等不同学科最优秀的专家学者,缭绕研究前沿、基本积聚相关主题,与硕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进行专题探讨,“小班”之后每人都要提交一份与自己研究相干的心得领会,胡老师会当真地逐个审视并反馈。
杨竺松跟其余同窗是胡老师家里的“常客”,探讨课题、修正文稿。杨竺松回想起,某天晚上十点过后,忽然接到电话,电话另一头传来胡老师的声音,胡老师就叫杨竺松到家里,边讨论边修改越日要用的文稿。
●记者 王冰冰
杨竺松是胡鞍钢的在读博士生,谈起胡老师,他给出的第一个要害词就是教书育人。杨竺松说,虽是“大牌教授”,胡老师却从不会把教学义务交给其他年青老师,而一直自己亲手执教,谆谆教诲、亲身指导。杨竺松戏言,如果胡老师一个月没见着学生,他比学生还焦急。杨竺松曾介入编写胡老师的一本著作,在编写进程中根本和胡老师保持着隔一天见一面、每天通电话的节奏。
在清华师生眼中,胡鞍钢的标签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国情研究的“传道者”,他一直秉持“高进高出”的准则,奋战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以培养为祖国服务的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多年来为清华大学的文科建设和我国公共管理优秀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中共党员,2012年他曾中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今年他又被评为2014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他积极主导了研究生政管理论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改造,这些课程已成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他自己也屡次入选清华大学“良师益友”、“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和“研究生课优秀教师”。胡鞍钢教授的教学理念与育人努力也硕果累累,他所指导的多名学生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清华大学“学术新秀”等荣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国情研究人才。
在清华执教多年,胡鞍钢感到本身与清华精神的最大符合点就是“发奋图强”。他长期患有糖尿病,须要天天打胰岛素保持,重大时还要住院医治。但他还要在这个最大约束前提下去做自己想做、乐意做、善于做的事,也就是他朝思暮想的国情研究和教书育人。他说,“这是我人生中做的两件大事,假如把这两件事做好了的话,也就实现了我的人生很主要的目的和价值。前者使国家国民受益,后者使青年学生受益。”
胡鞍钢长期从事中国国情、宏观经济管理及公共政策研究,是我国国情研究领域的开辟者之一,在国内外社会科学领域有较高著名度和较强影响力。学识深沉,先后加入“中国国情分析—中国长期发展问题的系统研究”、“地域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名目数十项。著作等身,出版有《中国国家能力讲演》、《2030中国:迈向独特富饶》等著述80余部,在中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余篇,其论文在中文社会迷信索引被援用共计2300余次,数目居于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前列。作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研究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胡鞍钢两次获评中国科学院科技先进一等奖,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学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等。
在从事国情研究与国策研究的近30年里,从专业化到知识化,从知识翻新到知识集成立异,从专业成果到思想成果,从个人研究到团队研究,从个人智慧到群体智慧,从海内影响力智库到国际影响力智库,胡鞍钢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摸索如何建设中国特点新型智库。
胡鞍钢,1953年4月诞生,1973年12月入党,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教授。以“知识为民、知识报国”为理念,积极投身国情研究,努力将研究院建成中国一流的决策思想库和世界一流的当代中国研究基地,十余年来出版《国情报告》千余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百余次。作为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多次在校内外举办专场报告会转达解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育才报国”,非常看重和酷爱教学工作,被研究生评比为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多门课程成为学校精品课。治学谨严,教导学生将学术研究与国情问题相结合,所指导的多名学生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学术新秀”等荣誉。曾获高级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荣誉名称,被《人民论坛》评为“2013年度十大思想人物”。
胡鞍钢盼望通过授课,让学生学会懂得中国、剖析中国、发展中国,在学成之后还能影响毕生、受益终生。他坦言,作为清华教学,做好教书育人、破德树人是本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关注青年学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关怀他们在成长中碰到的重要问题,关爱他们所遭受的困难,辅助他们认识中国、认识社会,认识使命、意识责任,是自己分内之责,更是情之所切,不仅做好学生的学术导师,更要充任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孟庆国谈起胡鞍钢说,他不仅简略是学者和研究者,他同时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做好了一位共产党员。他作为党员的榜样带头作用,首先表示在日常的教书育人和国情研究中。他从不说教,惟有高尺度示范。只管平时很忙,但支部党组织运动从不缺席,学习和讨论都认真筹备、积极分享,通过国情研究与教书育人严密结合,影响四周人。他身材不好,但每天都要写良多货色,考虑许多问题,谈起专业话题老是很高兴,他对专业的专一和投入甚至超过了十八九岁青年人的状况。他的专业研究走在前面,对国家战略层面存在积极影响,他的贡献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一般党员。跟他在一起就感到到他的“车”走得很快,只有把步子迈开,才干跟上他的步调,他永远都正面看待问题,充斥正能量,受别人格魅力沾染,会自发养成一种担负精神。
在大众和媒体眼中,胡鞍钢的标签有:国情研究专家——研究当代中国发展中正在面临或行将面临的重大问题;经济学家——曾失掉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他因在国家策略与公共政策范畴的凸起成绩,曾取得中国管理学界的最高奖:复旦管理学出色奉献奖。他的经历颇具传奇性:阅历过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后成为第一届大学生,工科博士出生却从事国情研究,始终被视为中国智库人物。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理事会主席约翰•桑顿评估他“不任何一个中国思维者像他这样正确地猜测了国家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他很可能是当代中国最全面也是最具求实主义精力的经济学家。” 作为专家和学者,胡鞍钢始终秉持“常识报国,知识为民”的理念,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长期扶病踊跃投身科研工作,尽力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决议思惟库和世界一流确当代中国研究基地。
——记2014年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
(清华消息网6月27日电)
国情研究需要基础于大批的调研实际,并以面向实际、服务社会为目标。胡鞍钢将之视为公共政策研究的利用价值,清华大学校园交通,他认为作为清华教授,就比如处于学术的宝塔尖中,为了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就必需要走出宝塔尖,面向社会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实践出真知,创新与挑衅都从实践中动身。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研究中国这部“天书”,就要同时读好专业学习的“有字之书”和调研实践的“无字之书”。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学术研究的目标上,胡鞍钢保持学术研究与政策征询的统一,始终将个人目标和国家目标相同一、相联合,立足中国国情实际,开展独立思考,耐劳研究,积极与国内外同行对话,向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近年来,胡鞍钢已经成为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有名中国学者,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界与国际科学学术界交换对话的重要代表,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其专著《2020中国》已被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社以“中国思想者”丛书正式出版。胡鞍钢说之所以要撰写著作,就是想在欧美学术界的主流阵地上发出“中国声音”,实现真正意思上的中国学术“走出去”,让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成为国外大学和智库的参考资料。让学术研究惠及国家与人民的同时,也影响国际与世界。
从1996年起,胡鞍钢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国情与发展》课程,系统性介绍中国基础国情和特色,历史性先容中国古代化发展途径。这门课既是国情知识的传授课,也是地隧道道的思想政治实践课,更是人文素质的教育课。而且,胡鞍钢的授课特点是从不照本宣科,而是依附长期体系研究中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的原创成果和最新结果来吸引学生。他的课,既有巨大叙述,也有润物无声,发表见解专业化,数据出处有依据,教诲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地看问题,历史动态地看问题,还要能从国际视角对待中国发展。因为选修课程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院系,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他便力求在课堂上多学科、跨学科,针对农业、环境等中国发展的详细问题,发展综合性学习、分析和整合,以战胜学科分工细致和绝对关闭、知识过于孤立的弊病。
育人为本 育才报国
俗话讲,人一辈子认真做好一件事就算没白活。胡鞍钢更胜一筹,他自语,“平生只做两件事:国情研究和教书育人。”且做好这两件事,就是与国与民造福的福祉,育人育才千秋的功劳,党性的辉煌正在他追赶“中国梦”和培养更多“追梦人”的脚步中熠熠闪光。
2012年1月12日,胡鞍钢紧密环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办成立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整合教学科研资源,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当好“大学外脑”、“学术智库”。这是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庆贺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大学“要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军师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的请求,同时根据“清华新百年”的历史使命和雄伟蓝图的需要,经清华大学校务会决议成立。胡鞍钢认为,建设高程度的高校智库,是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大学所要发挥的重要社会职能。他对其发展提出目标,要成为国家将来目标的“?望者”,国家战略的“策划者”,国家智库的“担当者”,国家管理的“监视者”,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看得更准。
结语
图为胡鞍钢近照。
赤忱为国为民 耻辱育人育才
胡鞍钢对自身的定位始终是一位专业而职业的倡议者、建言者。在他看来,社会丑陋景象诚然需要批评,但更为重要的是构建新社会,提供积极向上的思想,出谋划策的知识,和合乎老庶民与国家好处的政策。海外学者评论胡鞍钢的书是“中国乐观论”,对此他说,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最大的创新政党,她有大量理念创新、理论创新、轨制创新成果,其次历史实质是由人民发明,十多少亿中国人一起学习创新、改革开放,就会有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进步,因而他更乐意积极地看待中国的未来。
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便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历史传统。作为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受益者,胡鞍钢从治学伊始便以“知识报国、知识为民”为终生之己任和不渝之矢志,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作为一名清华教授,身处清华大学这样具备社会服务责任的大学,教师既是知识的出产者、创新者,也是知识的流传者。胡鞍钢在研究中以破解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难题为动因,以实现富民强国的巨大振兴之梦为宗旨,从教中始终肩负着为国为民传布知识和创新知识的任务与使命,逐日不断践行“知识报国、知识为民”这一理念。
胡鞍钢把教书作为育人的手腕,把育人作为教书的宗旨。他以为,教书是传授专业知识,育人是领导学生塑造高贵人格,专业知识会随同社会提高和科技发展而过期,但人生指点是久长和耳濡目染的,中国教育体制中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寰球性现代教育系统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因而,在胡鞍钢看来,讲课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政治说教,要引入专业知识和个人经历、人生体会,在授课中施展“教育教化”作用,对青年人进行教育教化和引诱领导。胡鞍钢是清华受众学生最多的教授之一,他不仅为学生开设国情的专业课程,还讲解党课、团课,举办各种公然讲座等,他在学生中的广受欢送恰是得益于他深刻浅出、雅俗共赏的授课。天道酬勤更酬乐,对讲课心得,胡鞍钢把其归为“兴趣”二字,他说教书育人完整是出于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兴致。
胡鞍钢说:老师之职,教书为本;教书之责,育人为本;育人大业,学生为本;学天生才,才能为本。当初,胡鞍钢之所以做出从研讨机构转到大学做传授的抉择,从一方面讲,成为清华的老师,中国最优良的学生是测验老师是否称职的最好考官,作为清华老师是一种声誉;另一方面,清华的育人主旨是培养学术巨匠、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同时公共管理教导更是为国家造就治国人才,因此作为公共治理学科先生,为国度培育人才更是一份责任。这是胡鞍钢取舍教书育人的难改之初心。
知识报国 知识为民
相关的主题文章:- 【党员风度】周羽:轨制翻新促党建 真情实意聚人心 /编号:WL8859
- 【党员风度】孙洪枫:将党旗下的誓言印刻心中 /编号:BK42327
- 【人物】顾欣:以理求善 以简求美 /编号:SD068YD
- 【党员风度】张建民:石如人生 不忘初心 /编号:MM265nQ
- 【人物】崔笑声:偶闻设计声 谈笑无还期 /编号:KN538ne
- 参加WTO后的中国农业维护与税收政策/编号:ZD533Su
- 对于资源税的思考/编号:ZK058pS
- 对于依法治税的基本性、档次性研讨/编号:WM425lQ
阅读过本文的访客还阅读过: 【人物】程向君:通向心灵的巴别塔 /编号:R
【人物】杨士强:由于酷爱 所以出色 /编号:
刘文今 我只是一名一般的党员跟老师 /编号:
常?教学铜像落成开幕 /编号:AM578DJ
相关热词搜索:
清华大学校园交
【党员风度】胡鞍钢:赤忱为国为民 耻辱育人育才 /编号:RF8726B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