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国气象变更年夜会上的清华人 - 清华大学消息网
2015-03-30 09:23 来源:http://www.ceo315.org/ 阅读: 次- 经管学院本科生代表队获CBS国际贸易案例比赛亚军 - 清华年夜学消
- 第八届清华大学建造节能学术周存眷乡村室第节能 - 清华年夜学消
- 第七届中国批发论坛在清华举行 - 清华年夜学消息网
- 生物资动力工业政策与成长策略研究会在清华召开 - 清华年夜学消
- 环境学院结合主理第五届中国情况工业大会 - 清华年夜学消息网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清华人
●消息核心记者 高原
图为清华团队在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现场所影。
2011年12月11日清晨,南非德班,第十七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现场。经由14天“马拉松”式的艰巨磋商,会议终于进入最后的“加时冲刺”。
因为各方在核心问题上不合重大,原定于12月9日晚鸣金的大会再次与往届一样被拖入“加时赛&rdquo,清华大学电子商务;阶段。持续两周的利益博弈、态度比武以及近40个小时不眠不休的谈判商量,令与会代表疲乏不胜。
固然会场上依然存在各类否决的声响,然而工作组主席终极落下木锤,一份“长时间合作工作组文本”经过决策。德班大会在最后一刻保住了《京都议定书》第二个许诺期,并决定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滕飞揉了揉眼睛,长舒一口吻靠在椅背上。持续30多个小时大脑高负荷运行,让他的神经高度紧绷,此时终究可以略微轻松一下了。这位来自清华核研院的副传授,曾经是第15次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谈判。每次谈判都是一场 “恶战”,是对小我智力、体力和心思本质的极致磨练。
滕飞不是一团体在战役。2011年,清华大学共有7位教师作为中国当局谈判代表团成员或顾问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谈判,是历年来“清华团队”人数最多的一届。他们中不唯一老一代能源专家,也有年迈力衰的“60后”、锋芒毕露的“70后”,更有活气四射的“80后”。他们中许多人都曾屡次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参与中国能源政策的制定,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为地球的低碳将来和中国的绿色发展冷静斗争着。
挑战存在于谈判的每个细节里
位于南承平洋上的图瓦卢岛本是个景致奇丽的“世外桃源”,但现在科学家猜测,随着温室气体致使海立体不断回升,图瓦卢岛可能在50年后沉入海底。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要挟,素来未曾像明天这样深入实在。
气候变化问题自上世纪80年月末90年代初浮出水面后,始终仅被视为能源环境范畴的问题,鲜为外界关注。直到本世纪初,跟着各国对能源环境问题研究的一直深刻,和发展中大国的强势突起等身分,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 “巴厘线路图”,再到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气候变化问题逐步被视为发展问题、政治问题,成为寰球政治经济格式新一轮洗牌的契机。积年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也被视为“没有硝烟的疆场”,成为各个国家的角力场。
2012年是《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的刻日。如何能顺遂达成第二个承诺期,如何能完成“巴厘道路图”未尽的使命,新的气候谈判轨道又将指向何方?这一系列问题都使2011年的南非德班大会成为转角时辰。
清华作为国家动力与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研究的主要支持单元,每一年都有多位教师投入到谈判的后期任务和谈判过程当中。2011年,清华7位教师走进南非德班谈判厅,介入了4项议题的谈判任务:海内最早存眷气候动力成绩的研究者之1、清华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学,此次作为代表团特约参谋缺席。核研院教师段旺盛参与了碳买卖与市场机制相干议题,核研院老师刘滨、柴麒敏参加了 “历久协作行为下的独特愿景”议题,核研院先生滕飞、周剑参与了“条约下恒久配合举动打算谈判中关于成长中国家减疾驶动”议题,情况系教师王灿参与了 “条约谈判中对于技巧开辟与让渡”议题。
1994年离开清华能源体系分析研究室的刘滨参与了2000年后简直一切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她表示:“每年的谈判都异样艰难,是脑力和体力的两重考验,南非德班也不破例。不外,自己的研究工作可以直接为国家争夺利益,我感到十分幸运。”
天天凌晨7点,去会场的班车已经在宾馆外等候出发。8点,代表团外部调和会;9点,“77+中国”协调会;10点,谈判会议正式开始。会议经常持续到下昼,还没来得及吃一顿正式的午饭,下战书缓和的谈判又开始了……随着大会议程的不断推动,工作层的谈判不断向部长级和首脑级的小范畴磋商转移,谈判日渐白热化,工作强度和难度也随之加大。代表们从会场回到宾馆的时光愈来愈晚,常常觉还没酣睡,就又起家披衣坐上了回会场的班车。谈判最严格的阶段,乃至三四十个小时无法分开会场。在哥本哈根,由于纬度较高,他们压根没瞥见过“童话之城”的太阳。
在德班,即便宾馆预会场仅仅天涯相隔,他们仍来不迭归去小憩半晌。
这些膂力上的挑衅,对每年参与气候谈判、习气于“打硬仗”的清华团队来讲曾经是粗茶淡饭,真实的“妖怪挑战”存在于谈判的每一个细节中。
“我们代表的是国度利益,守住底线取得好处最年夜化是咱们的义务跟任务,不克不及有涓滴松散。”2010年留校从事应答气象变更持久目的研讨的80后青年学者柴麒敏博士,已有过两次结合国天气变化大会的会谈阅历。
在德班,柴麒敏地点的小组遭受了一次艰苦博弈:把持温室气体排放不是一句废话,如何监控审评各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环绕这一问题的处理,工作组主要分红了两个不同的营垒:蓬勃国家提出设立新的评审机构,发展中国家提出由联合国已有框架下的机构完成审评工作。这个问题看似简略,但是关乎审评的公平性和每个国家的现实利益。工作组的谈判持续了整整一周,构成多少计划提交给大会决议层。使人遗憾的是,最终这个议题因为各国存有分歧无奈杀青分歧,仅否认这是一个切磋偏向,但没有最终论断。柴麒敏先容说,这在谈判进程中是很畸形的事。在他看来,只管让一切国家达成分歧酿成了一项几乎不行能完成的义务,但是在谈判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是提高的必经之路。
让中国活着界舞台上施展加倍踊跃自动的感化,是科研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永不消逝的番号”
气候谈判是场硬仗,清华作为最早的参与者,是在战场上活泼了10余年的“老兵”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改造开放刚起步,高校学科扶植百废待兴。时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现核研院前身)所长的吕应中在国外考核时发明,与国内规划经济所采取的 “土帐本”“拍脑门儿”的方法不同,发财国家的经济、能源政策是经由过程建破数学模子停止科学分析论证后制订的。深受震动的吕应中回到清华后,率先树立了国内第一个能源系统分析实验室。实验室初建时一贫如洗,国内没有相关专业学科,更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实验室不能不常设从其余研究室抽调人手,从零开端。就如许,我国能源系统工程学科迈出了汗青性的第一步。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气候变化问题开始被众人关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开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同年,清华作为国内最早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机构之一,承担了我国第一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级研究课题———亚 洲 开 发 银 行(ADB)技术支援项目“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对策战略 (TA1690-PRC)”。1994年~1996年,时任核研院院长吴宗鑫、教授何建坤等参与实现了 “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这是我国初次较为周全、系统地研究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主要问题和战略。与此同时,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队伍开始初具范围。
清华也是从这时候起开始参与到联合国气候变化的谈判中来,为政府谈判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国际气候谈判波及问题的延展和深入,最后的研究者逐渐被吸纳到谈判步队中成为谈判者。从试验室走向谈判桌,从科研工作者到谈判专家,如何在角色身份的改变中寻觅本人的定位?
多年谈判桌上的磨砺让他们在两种分歧脚色之间找到了均衡: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本着迷信的立场对待和剖析问题,这是职责。身为一位谈判专家,须要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底线,这是使命。两者不是抵触的对峙面,而是彼此增进、辩证统一的。
科研名目不但能够作为谈判的技术支撑,谈判中呈现的新问题、新方式也为科研工作带来了灵感。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上,美国提动身展中国家在国内采用的减缓行动缺少通明度、减缓后果不国际社会承认的丈量评价讲演,由此激发了新的谈判核心:若何提多发展中国家减缓行动的通明度?如安在轨制和技术两个层面上既保护开展中国家减缓行动的被迫性,又能进步发展中国家减缓行动的同一性?这些成绩成为滕飞等人从前多少年的研究重点,相关结果为我国在开展中国家减缓议题上的谈判供给了对案。
“就像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里那支队伍一样,我们也是一支没有番号的队伍。但在战斗打响的时辰,我们往往需冲要到最艰难的主力阵地上,虽然这与我们日常平凡的定位有所差别,但是既然到了阿谁地位上,就应当打出美丽的一仗!”滕飞动摇地说。
低碳之路,清华外行动
“气候问题分两个战场,在外洋是一种博弈,在国内是一种平衡。”何建坤对气候谈判深有感叹。
假如说气候谈判是一场战役的话,那每年的气候变化大会无疑即是厮杀最为剧烈的战场,输赢取决于战场上的发挥,更取决于“内功修为”。
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不只是为了应对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压力,更是出于国家久远可连续发展的需要。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要害是削减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花费,适度倚靠不成再生能源的经济发展形式不只缺乏可持续性,并且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保险。化石能源的消费所带来的氛围传染,不仅捧红了“PM2.5”,更让低碳问题成为老庶民关注的焦点。在2012年的两会上,良多代表纷纭表现:低碳减排不仅是发展问题、政治问题,更是平易近生问题。
中国要走出一条以低碳排放为特点的发展门路,这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战略抉择,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需要。如何与天下各国联袂应对气候变化,如何在国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和谐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这也是清华团队的研究中心。
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出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落40%~45%的目标,到把40/45目标细分到各个省市和每一个行业中,清华团队尽力而为作出了基本性的奉献。从2008年清华低碳能源实验室建立(我国第一个以低碳为重要研究标的目的的实验室),到建立 “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同盟”,清华在低碳研究之路上一直走在天下高校前线。哥本哈根集会以后,国家紧迫启动“973”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清华牵头承当了12个项目中的4个,7位教师当选“973”首席科学家,此中包含2位副教授。
在南非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上,清华团队又为自己增加了新的角色———“宣扬大使”。在谈判时代,会场外搭建起“清华展台”,向世界宣讲中国的气候政策、节能减排成果,披发研究论文,吸引了浩繁眼光。会议时期,清华还与日当地球环境研究院等其他国家的研究机构举办多场边会,缭绕“亚洲应对低碳发展”等共同感兴致的问题停止深入探讨,获得了杰出效果。
2011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专门发来感激信,对清华教师在德班气候变化谈判大会上的杰出表示表示确定。对清华团队来说,谈判还将持续,低碳之路任重而道远,他们将继承判若两人地尽力投入,为地球的绿色未来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气。
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告竣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领袖会议上经过。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失效。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 (COP)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
起源:新清华 20120-03-23 第1873期
阅读过本文的访客还阅读过: 主动化系李梢课题组结果再次当选《天然?中
第十届中日水情况研究会在深圳研讨生院召开
跨平易近族的美国研讨研究会在清华举办 -
朱玉贤院士在清华讲述棉纤维细胞伸长机制研
相关热词搜索:
清华大学电子商
结合国气象变更年夜会上的清华人 - 清华大学消息网 相关课程